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强力推进以“高层次人才队伍、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高水准国际交流合作”为抓手的“三位一体”的重点建设任务,凝练“一带一路倡议与贸易合作、品牌国际化与消费者行为、跨国公司与全球战略”等多个教研方向,全力打造“中国对外贸易、中国文化营销、品牌国际化、大数据与企业管理、跨境电商”等本科教学特色,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与国际化实习平台。
王世进 专业负责人
1. 甘薯育种及生物技术:从新特优甘薯品种培育对遗传性状形成机理和种质资源出发,开展甘薯高产抗逆和品质性状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以及种质资源评价,为甘薯新品种培育提供坚实的遗传学理论支撑。
2. 甘薯产品开发生物技术:围绕甘薯次生代谢物营养和生物学评价的方向,基于慢性炎症损伤是衰老、代谢综合症等疾病的重要生物学基础,研究甘薯花青素等天然产物减缓炎症损伤的分子机理,研发甘薯花青素以及甘薯多糖等活性物质分离纯化关键技术,为甘薯高端健康产品开发提供坚实的生物技术支撑。
3. 甘薯栽培生物学:围绕甘薯高产抗逆栽培新理论新技术为方向,开展甘薯高效养分利用、逆境生理机制和高产促生复合微生物菌剂开发应用研究,为甘薯高产、抗逆栽培提供植物生理学理论与技术支撑。
在江苏师范大学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经历十分美好,帮助我极大地拓展了自身的能力和未来职业的可能性。
王峰 学生
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满足以下基本要求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
1 .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风严谨,品德良好。
2.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
3.通过HSK考试3级。
4.学位论文通过评审与答辩。
本项目的根本出发点,即是以需求为导向的来华留学生培养,在招收留学生之际,已经基本确定了留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
1)继续深造(读博或者博士后);
2)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甘薯产业的发展;
3)成为所在国家甘薯生物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技术储备和行家里手。
1.一流的教学团队。学校集成江苏师范大学、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的核心研发力量,由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分子遗传进化科学家Scott Edwards教授、英国爱丁堡大学植物技术科学家Gary J. Loake教授、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马代夫研究员和7名岗位科学家、江苏省生物学优势学科首席带头人和省科技创新团队科学家组成博士人才培养导师团队,形成了一流的甘薯生物学指导力量。
2.一流的实验平台。学科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药食资源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江苏省系统发育与比较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中地共建分子生物学、遗传资源与生物技术等4个实验平台,与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联合共建CCCAP-中国甘薯生物学研究基地,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合作建立了“植物干细胞”研究平台。位于徐州的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及国家甘薯种质资源库也是本学科的重要支撑平台。本学科参与的“新型功能性食品生产技术与设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发改委高技〔2013〕2064号)。近五年,学科承担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重大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48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0余项,每年科研经费逾2000万。以上研究平台以及研究经费可为项目实施提供强大的平台及资源条件保障。
3. 健全的博士/硕士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我校已经建立了“高校学科-产业体系”双主体博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三位一体”型甘薯生物学博士教育体系,注重博士生甘薯生物学基础研究与甘薯产业技术实践充分融合,甘薯生物学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博、硕士研究生学历培养项目将采用联合导师制(双导师制),强化学科与产业的结合,导师根据项目的特色制定与之对应的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并负责指导留学生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这种模式有利于集中学校甘薯产业优势资源,结合导师的高水平专业知识,建好与“一带一路”倡议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