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相关信息

体验非遗文化,感知中华魅力——江苏师范大学国际学生走近非遗文化(二)

时间:2020-11-16浏览:378设置

2020年11月15日上午,本学期第二次“体验非遗文化,感知中华魅力”为主题国际学生走近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参观民俗博物馆,又有穿汉服体验汉礼仪式,还有草编、串珠、糖画和香包手工制作。

 “扶手、高揖、拜、起……”上午九点半,在徐州市民俗博物馆,一场古代汉礼体验正在进行。10名外国留学生身穿汉服站成两排,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完成所有礼仪,虽然他们都是外国人,但扶手、作揖等动作做得是有模有样。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熊为让同学拿着手机把全过程录下来,熊为说,这是他第一次体验“汉礼”,像是回到了中国古代,对所有环节都很有兴趣,熊为打算把视频分享给国外的父母看。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师生身着汉服畅游悠久文化的民居。民俗博物馆里的民居依山造势,错落有致,布局巧妙,极具地方特色。走进徐州民俗博物馆,学生们了解到古老徐州地区淳朴的民风习俗,风土人情,感悟岁月流逝,历史演进的浓缩景象。

随后,根据学生兴趣分别到不同古民居进行文化体验。在民俗博物馆的古银杏树下,满地铺着金黄的落叶,身穿红色中式唐装的民间艺人曹敬海的糖画工艺,吸引了学生们的兴趣。糖画,是报名初期最受学生欢迎的项目。大家围着曹老师,看他一气呵成地在一个特制的工具上,用勺子舀着糖稀在不锈钢台板上,一会儿画出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一会儿又画出一只生动可爱的机器猫,再粘上一根根竹签,拿起这些糖画吃一口,“太好吃了!”。来自刚果的伊兴奋地说,“我还想再要一只,可以吗?”。曹老师有求必应,不到半小时功夫做出了10几只糖画,分别赠送给学生。应几位学生的请求,曹老师还用他们的中文名创作了糖画。曹师傅还手把手教学生们如何制作糖画,持勺子的手一定要稳,要一笔呵成。讲解完糖画的制作技巧,曹老师又介绍了他的改良工具,原来民间的吹糖人用火多是明火,烧木头,容易造成污染,现在都改成液化气了,且把糖人的工艺改成了糖画。

另外一个古民居里,五六位学生正跟非遗传承人宋波老师学做香包,桌上摆着镊子、针线、薰衣草、布料,在宋老师的讲解下,大家穿针引线,填装香料,经过一番努力,制作出了一只只小粽子形还点缀着珠子的香包。“我来徐州三年多了,第一次学做香包,非常喜欢。”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女孩雅娜说,她很喜欢徐州这个城市,去过云龙山、博物馆等景点,“这次活动可以了解中国古人的手工艺,还能亲手学一学,我觉得特别有趣,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走出校园,多去感受一下古老的徐州民俗文化。”

草编和串珠的民俗体验也非常精彩。从事草编30多年的艺人张家齐老师,编织出的小燕子、仙鹤、蚂蚱、蝴蝶等小动物活灵活现,形象逼真;年轻的女串珠艺人鲁翠梅老师用树脂、水晶等材料制作的花朵,颜色绚丽,精美别致。学生在两位老师的指点下,都制作了属于自己的手工艺术品。

至此,筹备数月的江苏师范大学国际学生走近非遗活动落下帷幕,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一直是我院国际学生教育中的一个特色活动。本次活动集中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使学生在不同文化元素的融汇交流中,接受中华艺术的熏陶。从而激发国际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国际学生知华友华爱华的情怀,助推我校“留学师大”知名品牌建设。在今后的国际学生教育管理中,国际学院还将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国际学生们亲身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